內地人赴港買車真的香嗎?一文解析利弊+避坑指南
作者:時間:2025-10-23 13:35:33 33440 次
內地人赴港買車真的香嗎?一文解析利弊+避坑指南
一、赴港購車的兩大吸引力:價格與車源優勢
(一)價格洼地:高端車型差價驚人
香港作為免稅港,進口車無需繳納關稅,這使得車輛價格極具競爭力,部分豪華車型價格比內地低 30%-50%。就拿豐田埃爾法來說,在香港完稅價約 73 萬元,而在內地終端價卻輕松突破 120 萬,差價接近 50 萬,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,直接省下一輛普通家用車的錢 。再看奔馳 G63,這種大排量車型在香港的完稅價也比內地低 50 萬以上,對于那些追求品質與性價比的高預算用戶而言,簡直就是難以抵擋的誘惑。

(二)全球車源任選:右舵車與稀缺車型天堂
香港汽車市場可合法購買全球右舵車型,這里簡直就是 “情懷黨” 和玩車族的天堂。日系性能車在香港選擇豐富,像那些在國內有錢都難買的經典款,在這里能輕松找到;歐美限量版車型也能在這里尋覓到蹤跡,滿足車主獨一無二的追求。甚至是車迷們心心念念的經典老車,在香港也能合規購入,圓了不少人的收藏夢。而澳門市場更是特別,支持左 / 右舵雙選擇,不管你習慣哪種駕駛方式,都能在這里找到心儀的車 。
二、赴港購車的三大 “隱形門檻”:合法合規是前提?
(一)交通法規沖突:右舵車內地禁行,僅 “兩地牌” 可破局
內地實行右舵駕駛制,交通規則明確要求車輛靠右行駛,因此方向盤在右邊的右舵車被禁止上路。在香港購置的右舵車,如果未申請 “兩地牌” 就直接駛入內地,這妥妥地屬于違法行為,一旦被交警查獲,扣車罰款是少不了的,真可謂 “偷雞不成蝕把米” 。
想要合法駕駛香港右舵車進入內地,申請 “粵 Z 黑牌”(香港車入內地)或 “FV 黃牌”(內地車入香港)是唯一的正途。但這申請過程堪稱 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”,審批程序極其嚴格。不僅對企業納稅額有高要求,還得滿足一系列復雜條件,就算好不容易申請下來了,行駛范圍也被嚴格限制,像 “粵 Z 牌” 就僅限在廣東省內行駛,出了這個范圍,就又成了違規行為 。
(二)車輛標準差異:兩地認證流程復雜
香港的車輛安全、排放等標準和內地存在諸多不同。香港的輕型車排放標準與歐洲標準接軌,2016 年及以后注冊的新車需符合 EURO 5 標準,從 2020 年起更是要滿足 EURO 6 標準 。而內地的車輛標準自成體系,這就導致香港購買的車輛進入內地時,需要額外進行一系列技術檢測和改裝。像車輛的燈光角度、安全帶標準等都得調整,部分大排量豪華車型還可能因為不符合內地環保要求,壓根無法上牌。
在申請 “兩地牌” 時,車輛必須要通過兩地車管所的雙重檢驗,既要滿足香港的標準,又得符合內地的要求,這一來二去,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直線上升,而且整個流程繁瑣復雜,稍有不慎就得重新來過,十分折騰人 。
(三)海關政策限制:非 “兩地牌” 車輛視同走私
未辦理正規手續的香港車輛想要入境內地,海關直接將其視作 “走私車” 處理。這可不是鬧著玩的,除了要繳納高達 120%-150% 的關稅,要是情節嚴重,還可能面臨刑事責任,真的是得不償失 。就算有人心存僥幸,通過一些不正當手段把車弄進了大陸,后續使用也是麻煩不斷。沒有合法手續,就無法在大陸購買保險,車輛年檢也辦不了,一旦上路被查,后果不堪設想,這樣的車開在路上,簡直就是一顆 “定時炸彈” 。
三、“兩地牌” 申請全解析:哪些人能辦?怎么辦?
(一)申請資格:企業為主,個人門檻高
“兩地牌” 申請資格主要面向企業,對納稅額有著明確要求,個人申請的情況較為罕見 。
粵 Z 牌(香港車入內地):境外投資者在廣東省投資,3 年內(含申辦當年)累計納稅 10 萬元以上,才有資格申請 1 個指標;要是納稅額夠給力,每增加 50 萬元,還能多辦 1 個,不過最多也不能超過 4 個 。像那些在廣東扎根多年的港資企業,靠著長期穩定的經營和納稅,就有機會申請到粵 Z 牌,方便往來兩地。
FV 牌(內地車入香港):內地企業想要申請 FV 牌,上一年度納稅得達到 100 萬元以上才行,而且僅限企業名下車輛申請,個人用戶目前還無法涉足 。一些大型內地企業,業務拓展到香港,就會通過這種方式申請車牌,方便商務出行。
(二)辦理流程:五步走,周期 3 - 6 個月
整個辦理流程相當繁瑣,從提交資料到最終拿到車牌,通常需要 3 - 6 個月,考驗的就是申請者的耐心和細心 。
資格初審:企業要把納稅證明、營業執照、車輛資料等一大堆材料,一股腦地提交到廣東省公安廳交管局,接受資格初審。這一步可容不得半點馬虎,材料稍有差錯,就可能被打回重審 。
車輛檢測:初審過關后,車輛就得去指定機構接受安全技術檢測,得同時滿足兩地的標準才行。像車輛的制動性能、燈光亮度這些基本指標,都得達到嚴格要求,檢測合格了才能繼續下一步 。
網上申報:通過 “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機動車通關” 平臺,按要求填寫車輛和企業的詳細信息,再把相關材料上傳,等待進一步審核。這個平臺操作起來不算復雜,但信息一定要填準確,不然也容易出問題 。
審批領證:審核通過后,得繳納 1000 元的牌證費,才能領取 “兩地牌” 及通行證件,這 1000 元雖然不算少,但能換來兩地通行的便利,對很多企業來說也是值得的 。
海關備案:最后一步是在深圳海關辦理車輛備案,獲取跨境通行電子數據,這樣車輛就能在兩地合法通行啦 。
(三)使用限制:區域、時間、駕駛規則全約束
就算成功申請到 “兩地牌”,也不是就能隨心所欲地開車,行駛范圍、通行次數和駕駛要求都有嚴格規定,違反了可是要受處罰的 。
行駛范圍:粵 Z 牌車輛被限定在廣東省內行駛,要是想出省,得額外申請特殊許可;FV 牌車輛則是在香港及廣東省內通行,同樣不能超出規定范圍 。
通行次數:首次申請粵 Z 牌的車輛,每天最多能往返 1 次,不過熟悉流程后,可申請增加通行次數;FV 牌車輛倒是沒有次數限制,相對自由一些 。
駕駛要求:司機得同時持有內地駕照(對應粵 Z 牌)或香港駕照(對應 FV 牌),而且司機得和申請資料上的一致,不然被查到就麻煩了 。
四、赴港購車到底值不值?這三類人建議慎沖!
(一)預算有限的家用車用戶?
對于預算有限,主要考慮家用的消費者來說,香港購車可不是一個明智之選。香港家用車價格普遍偏高,就拿本田飛度來說,在香港的售價高達 17 萬港幣以上,折合人民幣約 14 萬元,而在內地,飛度的起售價僅 10 萬元左右,價差明顯 。再加上后續為了滿足內地行駛要求,需要進行改裝,申請 “兩地牌” 更是一筆不小的開支,這些隱性成本疊加起來,讓整體購車成本大幅攀升,性價比低到塵埃里,完全違背了家用車追求經濟實惠的初衷 。
(二)非廣東省內車主?
如果你日常主要用車場景不在廣東省內,就算費盡周折申請到 “粵 Z 牌”,也基本派不上用場,因為 “粵 Z 牌” 的行駛范圍被嚴格限制在廣東省內。想象一下,你好不容易申請到車牌,滿心歡喜開著車,結果一出廣東省就成了違規行為,面臨罰款、扣車的風險,這得多糟心 。與其如此,還不如老老實實在當地購車,省心又省力。
(三)嫌麻煩的 “懶人” 車主?
從香港購車到合法在內地行駛,這中間要跨越政策、流程、技術三道大坎,整個過程極其繁瑣。光是申請 “兩地牌”,就得準備大量資料,跑好幾個部門,而且辦理周期長達數月甚至半年,還不一定能順利通過 。車輛檢測和改裝也是個技術活,得和不同機構打交道,溝通協調各種細節,稍有差池就得重來。對于那些怕麻煩,追求簡單便捷的 “懶人” 車主來說,這個過程簡直就是一場 “噩夢”,還是選擇常規購車渠道更適合他們 。
赴港購車雖然看起來很誘人,但背后的復雜程度遠超想象,在做決定前,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,多方面權衡利弊,千萬別沖動行事,不然最后可能是 “賠了夫人又折兵” 。
五、避坑指南:合法合規才是 “真香” 前提
(一)提前評估需求:明確是否真的需要右舵車 / 稀缺車型,計算綜合成本(車價 + 牌照 + 改裝 + 維護)
在考慮赴港購車前,一定要先問問自己,是不是真的非右舵車或稀缺車型不可 。如果只是日常家用,普通車型就能滿足需求,那為了所謂的價格優勢跑去香港購車,很可能是得不償失 。而且,千萬別忘了把申請 “兩地牌” 的費用、車輛改裝費用以及后續的維護成本都算進去,這些隱形支出加起來可不少,只有綜合評估后,才能判斷這個 “香餑餑” 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。
(二)找專業代理:選擇熟悉兩地政策的機構(如粵港車視界、隆耀投資),避免材料不全、流程錯誤導致申請失敗
申請 “兩地牌” 的流程繁瑣又復雜,稍有不慎就可能因為材料不全或流程錯誤而導致申請失敗,這一來二去,時間和金錢都打了水漂 。找一家熟悉兩地政策的專業代理機構就顯得尤為重要,像粵港車視界、隆耀投資這些在業內口碑不錯的機構,他們不僅對政策了如指掌,還能根據你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,大大提高申請成功率 。
(三)關注政策動態:粵港澳大灣區政策持續優化,新能源車輛、簡化審批等試點正在推進,及時獲取最新信息可節省時間成本
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一直在不斷優化調整,說不定哪天就有新的利好政策出臺 。比如新能源車輛的相關政策,可能會有更多的優惠和便利;審批流程也可能會進一步簡化 。所以,要時刻關注政策動態,及時獲取最新信息,這樣在申請 “兩地牌” 時,就能搶占先機,節省不少時間和精力 。可以多關注政府官方網站、新聞媒體,也可以加入一些相關的車友群,和大家一起交流信息,掌握最新動態 。
理性看待 “赴港購車”,合法合規才能開得安心
香港購車的低價誘惑背后,是復雜的政策壁壘和法律紅線。除非滿足 “兩地牌” 申請條件且有明確跨境使用需求,否則貿然購買香港右舵車只會踩坑!與其冒險 “走偏門”,不如在內地正規渠道選車,省時省力更省心~
文章標題:內地人赴港買車真的香嗎?一文解析利弊+避坑指南
- 相關文章
- 內地人赴港買車真的香嗎?一文解析利弊+避坑指南10-23
- 別死磕高考!我幫 3 個普高生逆襲 985 的 9 條「實戰路徑」,附時間軸和避坑指南10-23
- 港大申研 / 本科競爭最狠的10個專業,錄取率、硬要求全扒光10-23
- 藝術品老板必看!備案證明申請保姆級攻略,少走 90% 彎路10-23
- 北京拍賣許可證注冊全攻略!做拍賣必看,少走 10 次冤枉路!10-23
- 杭州人力資源許可證辦理攻略!獵頭 / 中介必看,少跑冤枉路!10-23
- 兩地牌換車一次過!親測 7 步流程 + 避坑細節,新手也能少跑冤枉路10-23
- 五大電力央企有多香?福利拉滿 + 崗位清單,想穩的寶子必看!10-23
- 港碩一年光速通關!第一份實習這么找才不慌10-23
- 香港中文大學26fall碩士申請截止時間匯總,早申定成敗,這些細節別踩坑10-23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