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外邊沒說透的港碩留港真相,比你想象中更殘酷!
作者:時間:2025-11-01 13:59:00 39521 次
那些外邊沒說透的港碩留港真相,比你想象中更殘酷!
畢業(yè)季有人拿著港三的畢業(yè)證投了 40 多份簡歷,只收到 3 個面試邀請;有人面到終輪被問 “有沒有本地實習經(jīng)歷”,只能支支吾吾說 “在內(nèi)地遠程做過”;還有人一邊趕香港的網(wǎng)申,一邊刷內(nèi)地的行測題,最后兩邊都沒撈著。

別再被 “香港留學 = 好留港” 的濾鏡騙了,今天想跟大家說說:那些外邊沒說透的留港真相,比你想象中更殘酷。
先戳破第一個誤區(qū):名校畢業(yè)證,早不是 “免死金牌”
認識一個港中文的朋友,去年入學時總說 “港五畢業(yè)還怕找不到工作?”,結(jié)果今年投金融、咨詢的崗位,HR 看簡歷的時間可能都沒超過 10 秒。
不是港三港五的牌子不硬,是現(xiàn)在的香港求職市場,早就 “卷” 到名校過剩了。你以為一年碩能占優(yōu)勢?其實在雇主眼里,除非你能拿到 Dean’s List(院長榮譽榜),能在簡歷上多劃一道小橫線,否則和其他海碩、甚至優(yōu)秀的本地本科生比,根本沒什么 “制勝點”。
更實在點說:現(xiàn)在香港的熱門行業(yè) —— 比如投行、四大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,篩簡歷時先看的不是 “你是不是港大的”,而是 “你有沒有 top 海本背景”“實習有沒有真刀真槍的經(jīng)歷”。非頂尖海本 + 一年碩的組合,早就不是 “加分項”,有時甚至會讓你在初篩就落后一截。
別再拿 “拾人牙慧的 insight” 當資本,眼高手低最致命
身邊還有個同學,從入學起就盯著 “年薪 50 萬往上” 的崗位,聊起行業(yè)趨勢頭頭是道,張口閉口 “這個賽道有紅利”“那家公司戰(zhàn)略有問題”,可真到筆試環(huán)節(jié),連最基礎的 Excel 數(shù)據(jù)透視表都做不明白,PPT 的邏輯線亂得像一團麻。
這不是個例。很多同學總覺得 “我懂行業(yè)、有 insight”,就該進好公司,卻忘了 entry level 的崗位,雇主要的從來不是 “指點江山的人”,而是 “能踏實干活的人”。
你說自己想做數(shù)據(jù)分析,卻連 Python、SQL 都只會皮毛;你想進快消做市場,連 “品牌定位和用戶畫像怎么匹配” 都講不清楚;你盯著咨詢崗,卻連一份結(jié)構(gòu)化的行業(yè)報告都寫不出來 —— 這樣的 “insight”,在雇主眼里根本不值錢。
殘酷的現(xiàn)實是:香港的職場不缺 “有想法的人”,缺的是 “能把想法落地” 的人。體力能扛住加班、邏輯能理清問題、還能聽明白指令干活,這才是 entry level 的核心需求。沒掌握這些基礎能力,再高的目標也只是空中樓閣。
語言不過關,在香港求職等于 “啞巴打仗”
這一點我自己深有體會。我粵語從小沒接觸過,剛?cè)雽W時連食堂阿姨說 “要凍飲定熱飲” 都反應不過來,所以從一開始就沒抱僥幸心理,一門心思練英語 —— 每天跟外教做 1 小時模擬面試,把行業(yè)常用詞匯寫成卡片背,甚至連郵件里的客套話都反復琢磨。
可很多陸本同學,偏偏卡在了 “語言” 這道坎上。要么英語不敢開口,上課被教授點名回答問題,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;要么粵語只會 “你好”“再見”,面試時 HR 用粵語問 “你怎么理解這個崗位的工作內(nèi)容”,直接愣在原地。
別覺得 “我能看懂英文郵件就行”,香港的職場溝通里,語言是硬門檻:想進本地公司,粵語得流利到能跟同事聊項目、跟客戶對接需求;想走外資路線,英語得能應對商務會談,連口音太重導致溝通不暢,都可能成為被刷的理由。
兩種語言沒一個拿得出手,就算你簡歷再好看,面試時也很難讓雇主相信 “你能融入團隊、做好工作”—— 畢竟沒人愿意招一個需要同事 “翻譯” 的新人。
內(nèi)地+香港雙賽道?別貪心,大部分人最后 “竹籃打水”
“香港找不到就回內(nèi)地,兩邊都投總沒錯”,這是很多同學的 “Plan B”,可我身邊真正能雙線并行且拿到 offer 的,至今沒超過 3 個。
不是雙賽道不可行,是這兩條路的 “玩法” 差太遠了:香港的秋招從 8 月就開始,網(wǎng)申要寫英文 cover letter,面試側(cè)重 “行為面 + 案例分析”;內(nèi)地的秋招 9 月才啟動,要做行測題、寫中文簡歷,面試還得準備 “為什么想回內(nèi)地發(fā)展” 的話術。
我有個同學去年就這么干:白天趕香港的網(wǎng)申,晚上刷內(nèi)地的筆試,凌晨兩點還在改簡歷 —— 香港的簡歷要突出 “國際視野”,內(nèi)地的要強調(diào) “實習成果”,改到最后自己都記混了。結(jié)果呢?香港的面試因為沒準備好案例分析掛了,內(nèi)地的筆試因為熬夜沒發(fā)揮好,最后兩邊都空了。
雙賽道對規(guī)劃力和自律性的要求,比你想象中高太多。除非你能精準分配時間,清楚知道 “哪邊是重點、哪邊是備選”,否則很容易陷入 “兩邊都想抓,結(jié)果兩邊都沒抓好” 的困境。
不是想潑冷水,是想讓你 “清醒地努力”,說這些不是為了讓大家焦慮,而是希望你別再抱著 “留港很容易” 的幻想,而是用更務實的心態(tài)準備。畢竟求職不是賭運氣,而是 “做足準備,再等機會”。
分享幾個我和身邊人親測有用的留港小建議
優(yōu)先找香港本地實習,哪怕是小公司:很多雇主最在意的不是 “你去過多大的公司”,而是 “你能不能適應香港的職場節(jié)奏”。我去年在一家本地初創(chuàng)公司做市場助理,雖然活兒雜,但學會了用粵語對接供應商、用香港的職場邏輯寫報告,后來面試時 HR 專門問了這段經(jīng)歷,說 “比內(nèi)地遠程實習更有參考價值”。
花一周學下倉頡輸入法,關鍵時候能救命:別覺得 “現(xiàn)在都用拼音,學倉頡沒必要”—— 我之前面一家本地企業(yè),筆試用的是公司自備電腦,系統(tǒng)里只有倉頡和速成,我當場慌了,最后只能跟 HR 申請延后考試,浪費了不少時間。其實倉頡不用學得多精,能打?qū)ΤS米志托校W(wǎng)上有很多 “3 天速成倉頡” 的教程,抽晚上的時間練練就夠了。
別抵觸粵語,試著主動融入本地文化:我之前總覺得 “我走外資路線,不用學粵語”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同事午休時聊 TVB、聊賽馬,我插不上話,慢慢就跟團隊疏遠了。后來開始看 TVB 劇、刷小紅書上的 “粵語日常用語” 博主,現(xiàn)在能跟同事用粵語開玩笑,不僅職場關系變順了,面試時說 “我能聽懂粵語,也能簡單溝通”,也成了加分項。
把 “內(nèi)地背景” 當成優(yōu)勢,盯準需要內(nèi)地資源的崗位:很多香港公司想拓展內(nèi)地市場,卻缺懂內(nèi)地用戶、能對接內(nèi)地資源的人。比如我朋友是陸本,熟悉內(nèi)地的電商平臺,面試時跟 HR 說 “我能幫公司做內(nèi)地小紅書的推廣方案”,最后成功拿到了 offer。如果你有內(nèi)地實習經(jīng)歷、了解內(nèi)地行業(yè)情況,別藏著,面試時主動說出來,這會是你比本地學生更獨特的優(yōu)勢。
面試時別慌,“自信” 比 “完美” 更重要:香港的面試官不喜歡 “只會背答案的人”,更在意 “你能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”。我之前面四大,有個問題沒答上來,沒慌,而是說 “這個問題我現(xiàn)在沒太想清楚,但我可以說說我的思路”,最后還是過了。哪怕你有不會的問題,別結(jié)巴、別回避,坦誠一點,有條理地說自己的想法,反而會讓面試官覺得你 “靠譜、不怯場”。
其實留港找工作就像在香港搭地鐵,你得先搞清楚 “自己要去哪個站”(明確目標),再查好 “坐哪條線、在哪換乘”(做好規(guī)劃),最后耐心等車、按時上車(做足準備等機會)。
可能過程會有點難,會有投簡歷石沉大海的失落,會有面試失敗的沮喪,但只要你找對方向、踏實準備,總有一趟車會帶你到想去的地方。
最后想跟大家說:留港不是唯一的路,也不是最好的路,但如果你真的想試試,就別被 “光鮮濾鏡” 迷惑,清醒地看到困難,再拼盡全力去努力。
畢竟,“盡人事,聽天命”,才是面對求職最踏實的心態(tài)。祝你我都能在自己選擇的路上,找到屬于自己的機會
文章標題:那些外邊沒說透的港碩留港真相,比你想象中更殘酷!
- 相關文章
- 那些外邊沒說透的港碩留港真相,比你想象中更殘酷!11-01
- 第一次注冊公司別瞎闖!9 個 “血淚坑” 避坑指南,創(chuàng)業(yè)新手必看11-01
- 26fall港大本科申請的家長 / 同學看!一手干貨,搜不到的細節(jié)都在這11-01
- 美本競賽怎么規(guī)劃不踩坑?7-11 年級分階段指南,附避坑 Tips11-01
- 大學選專業(yè)十大鐵律:別等畢業(yè)踩坑才懂,選對少走 5 年彎路11-01
- 26fall 倫敦大學學院UCL碩士申請截止時間匯總!附十大最難申專業(yè)榜單 + 避坑指南11-01
- 開公司必懂的常識!避開這些坑,不然賺的錢不夠賠11-01
- 在深圳注冊公司別當 “冤大頭”!老實人踩的 6 個坑,聰明人早避開了11-01
- 10月20日起兩地牌驗車有新變化,紙質(zhì)信封、照片都不發(fā)啦!11-01
- 中國 15 所 “最” 字輩大學盤點:有的上課看朝鮮,有的食堂多到胖 10 斤!11-01

